|
【亚太智库传媒】“骏马外交”也挽救不了“巨无霸”
2018-1-25 来源:亚太经济时报
2018年开年第一位来华访问的外国领导人法国总统马克龙,带来了一匹像他那么帅气的枣红色骏马,被国内外媒体赞誉为“骏马外交”。但也不是他带来的每一样礼物,中国都会喜欢,民航客机中的“巨无霸”空客A380就是其中之一。 自2007年投入商业运营以来,A380一直被空客(空中客车公司Airbus)寄予厚望,认为是解决因世界航空市场快速发展而逐渐拥堵的空中交通和枢纽机场的最佳选择,将改变航空业的运营模式,预计会取得超过1000架的订单。 但它的发展历程没有达到预期。迄今为止,全球只有十三家航空公司购买了A380,实际订单只有317架。在中国市场更是不温不火,南方航空是唯一一家运营A380的国内航空公司,但运营数量也只有5架。 空客自然希望为这款飞机拓宽中国市场。随同马克龙访华的商贸代表团中,就有空客首席运营官法布里斯·布雷吉耶(Fabrice Bregier)。英国《金融时报》也在马克龙访华前透露,空客将以在A380项目上与中国建立产业合作伙伴关系作为条件来吸引中国购买这款飞机。 巨无霸带来超高运营成本 无疑,单凭853人的最大载客量和巨大的体积,A380就足以创造世界航空业的历史。然而,巨大载客量的背后是超高的运营成本,只要航空公司无法填满它的客舱,就只能面临亏损。这直接导致了大多数潜在客户对它望而却步,订单数量一直处于低迷。再加上它刚刚诞生就遭遇金融危机,全球航空业发展受挫,航空公司面临压缩成本的挑战。用夹缝中生存来形容A380的处境丝毫不为过。目前空客在A380生产线上的生产力已不足100架。《福布斯(Forbes)》去年的一篇文章也表示,如果空客无法找到新的订单为A380这个始终无法收回投资成本的项目扭转乾坤,在2018年A380这款飞机将会被宣告“死亡”。 无奈之下,空客将希望寄托于中国这一未来二十年对飞机的需求高达6000架,其中对宽体客机的需求占30%的巨大市场,并提出产业合作这样的筹码来换取数量不菲的订单。 中国大门尚未完全关闭 10日,马克龙结束访华行程,空客没有如外界预期那样借此机会与中国签订飞机购买合同。尽管马克龙表示将尽快与中国确定184架飞机的订单,但据他身边一名官员称,这些订单都是围绕A320系列飞机展开的,空客为A380争取中国订单的愿望却落空了。 原因在于,空客虽然对中国航空业市场的快速发展判断正确,却没有预计到中国对A380这种超大型客机的需求并不强烈。与A380同属这一级别的B747目前也只有国航在运营的7架。 不仅A380的定位与中国市场的需求不同,产业合作也难以引起中国的兴趣。目前A380各零部件在英、法、德、西等欧洲设备生产商完成生产,再在空客总部图卢兹组装,空客为其设计了一条复杂、涵盖水陆空的运输路线,由经过特别改装的货车和滚装船运输。 虽然,中国并没有对空客关上购买A380的大门。中法发布的联合声明提到,中国愿意与空客围绕A380探讨新的合作,并愿意根据中国市场的需要继续购买空客飞机。但购买的条件是什么,就视乎空客或者欧洲给出什么有吸引力的筹码。此前,中国民用航空局(CAAC)与美国联邦航空局(FAA)达成民用航空产品的全面对等互认,经任何其中一方适航认证过的飞机将无需取得另一方的认证。中国国产客机C919也向欧洲航空安全局(EASA)提交了适航认证申请。 本着互利、友好协商的原则,想要提起中国对A380的兴趣,恐怕就要在中国需要的地方满足中国的需求了。 [关闭窗口]
相关阅读
无相关内容 |
![]() |